山东旅游
烟台手工艺品很多,如莱州玉雕、刺绣,
长岛砣矶砚,盆景,蓬菜的艺术葫芦、卵石画、贝壳艺术品,芝罘区的绒绣、根雕,等等。但是流行最广、影响最大的是草艺品与花边制品。
·烟台草艺品·
草艺品生产以莱州市最为古远,相传已有1,500多年历史,它的发源地在沙河镇一带,当地人受梳发辫的启示,用三根光洁的麦杆插编出人字形花纹的草辫,用以编制各种生活用具,明朝时已变为商品行销各地,本世纪初出口国外,一般称作“掖县草帽辫”。
70年代,莱州麦杆贴画问世,将麦杆漂染,经过削、剪、冲、抢、撕等工艺处理,细心巧妙拼贴成画,擅长表现花鸟鱼虫和山川风光。
近年,又创制了麦杆贴盒,做工精细,造型繁多,既可欣赏,又可作首饰盒使用,成了国内外游客喜爱的纪念品。
玉米皮编工艺品,60年代起源于龙口市,很快普及于各县市。产品分草地毯、草提篮,杂品小件三大类。
·花边工艺品·
《红楼梦》第三十五回描写营儿打“绦子”、打“络子”,这种工艺在胶东流传下来,在近百年中与外来工艺相融合,形成了花边的规模生产,反转来成了地方上的重要出口品。
莺儿当年打络子,用的是各色彩线,如今烟台的女人做花边,用的是一色素白线儿,手段、品种也非当年的莺儿可比。
勾针花边,用一支小小的一端带点儿弯钩的针,施用拉缠绕锁的手法,编结出带各种图案的各样日用物品,这大约与当年莺儿打络子的方法差不多,莺儿当年结构的种种花样“一炷香”、“朝天凳”、“象眼块”、“方胜”、“连环”、“梅花”、“柳叶”等等,也都活跃在今日胶东姑娘的心里和指尖上。
梭子花边,产在
蓬莱。制作这种花边的工具,是用金属或牛角做成的一个小巧梭子,内缠纱线,左手牵出线头,右手捏住梭子,穿引圈结。织出的花边多成梅花形,梗线鼓圆,精巧之中,显得有筋有骨。
招远市和海阳县的“网扣”花边,很容易使人想到渔家姑娘织网的场面。织女们先织一个大大的网片,以这网片为画版,在网上织纺图案。织成的作品,最受欢迎的,是宽大的窗帘,其中有一种,织着劲竹数竿,张挂窗前,没有翠绿的颜色,也没有沙沙的声响,只有淡淡的身影,灵妙非常。
棒槌花边,因用具得名,用具是两三寸长的小棒槌,共有数十枚,个个缠满了织线,盛在柳编笸箩里。花样儿画在纸上,展开在草垫上,依花样上的图案,插布下疏疏密密的钢针,把一个个棒槌上的线头挂缠在钢针上,引长了线,将众多的棒槌横列为一排,织女坐下,面前一排棒槌很象一排琴键。编织时,两手十指一齐动作,只见她的手起起落落,把几十个棒槌撩动得左右飞旋,个个都象有生命一般,飞舞、跳跃、躲闪,互相撞擦,发出“啪啪”的声响,观者正惊异于织作的灵巧,不曾注意,那一片花边已织得有梗有叶了。